地球上70%的表面是被藍色覆蓋的,這些藍色是無價之寶──海洋。然而,近年來海洋垃圾的問題讓這片藍色漸漸失去了光澤。據統計,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垃圾流入海洋,形成了巨大的海洋垃圾帶,其中,尋常可見的塑膠製品垃圾就佔據了很大比例。這些塑膠來自於陸地上產生的垃圾被隨意丟棄後,隨著雨水、河流帶入海洋,或者是來自漁業和船舶的廢棄物。這些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的威脅,海洋生物誤食塑料等廢棄物導致死亡的事件層出不窮。
面對日益嚴重的海洋垃圾問題,各國政府都已積極從教育下手,試圖改善人們的環保意識。在台灣,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的課綱中,已加入了海洋教育,希望能培養孩子們對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和意識。通過課堂教育、海洋保育活動和實地考察,學生更能直接接觸或深入了解海洋環境,深入了解海洋生態系統的脆弱性,從而激發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。
然而,不僅學生,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也有責任參與保護海洋的行動。在忙碌的生活中,最簡單響應環保做法就是不要再製造多餘的垃圾,減少垃圾,也能減少垃圾進入海洋的可能性,既治標,又治本。當外食、外帶時,我們可以自備環保容器、飲料杯,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來進行最基本的垃圾減量。值得注意的是,許多人可能為了響應環保,因此特意購買環保餐具來參與環保行動,但事實上,這樣的做法可能從另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浪費。若您有新想為環保盡一份力,何不試試從家中找一些現有、可重複使用的餐具作為環保餐具,重新發揮它們的功能。
張學良先生曾說過:「匯聚千萬細流,方成江海;聚集眾志成城,百業興旺。」,使用環保餐具、垃圾減量的工作看似影響不大,但只要眾人齊心協力,日復一日,也許有一天,生氣蓬勃的海洋能再次在我們眼前綻放。讓我們通過教育和行動,擁抱環保生活,並將海洋保育的精神傳遞給更多人,讓這片藍色的寶藏永遠閃耀著生命的光芒。只有這樣,我們的後代才能繼續享受著這片璀璨藍色的海洋。